我常常在心裡提醒自己:要讓金牌從小學習對事物追求的主動性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今天早餐時間。

吃完麵包的金牌跟我說,他要喝ㄋㄟㄋㄟ。
我去廚房泡ㄋㄟㄋㄟ,金牌在遊戲區玩耍。

泡出來後,我走到他的餐椅前:
"媽媽泡好了,過來坐在椅子上喝~"
背對著我繼續玩,沒有反應。
"你要是要喝ㄋㄟㄋㄟ,就先過來椅子上坐好~"
背對著我繼續玩,沒有反應。
"先來喝ㄋㄟㄋㄟ,喝完再去玩嘛~"
背對著我繼續玩,沒有反應。

我本來打算衝到遊戲區上,硬把他抱到餐椅上坐好,
突然,念頭一轉...............

"祈祈,我現在很認真的跟你說,你聽好,媽媽只說這一次。"
"如果你要喝ㄋㄟㄋㄟ,你就現在過來,不然,你就不要喝了。"
"媽媽數到3,如果你
還是沒過來,媽媽就要去吃早點,你就沒有ㄋㄟㄋㄟ了。"
完全不為所動,背對著我繼續玩。

"1~~2~~3~~~"
"好!我要吃早點了。"

我立刻離開他的餐椅,回到餐桌吃著我自己的早點。

瞬間,金牌回頭,
哇啦啦的邊大叫邊對著我衝過來:
"ㄋㄟㄋㄟ~~ㄋㄟㄋㄟ~~ㄋㄟㄋㄟ~~"
他哭喪著臉。

"你現在要喝ㄋㄟㄋㄟ了嗎?"
"是!"

我重新把他抱上餐椅,一杯ㄋㄟㄋㄟ一下就解決乾淨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

隨著金牌一天一天的成長,
我越來越真實體認到不同教養方式造成的差異。

我一直很清楚我個性上有某些軟弱的地方,
這些問題,
我整理過之後發現很大部分是我父母的教養方式所造成。

我爸媽很愛我,
但也就是太愛我,他們某整程度上剝奪了我很大的自主權。

尤其現在是由我媽媽在幫我照顧金牌,
從她的教養方式,
我再一次清楚的看到同樣的模式又在金牌身上再度上演。

什麼樣的方式?

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不給孩子選擇權。
不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自己的焦慮沒有自己消化,硬加諸在孩子身上。

舉個例來說:吃飯這件事。

金牌一直以來都是偏瘦的嬰兒,
從小到大沒胖過。

他吃的東西不算多,
外婆是會用盡任何方式只為了騙他多吃一兩口,
而我,只要看到他出現再也不想吃的樣子,
就會讓他下餐椅,絕不又哄又騙的只為了讓他吃東西。

其實,
對於他很瘦這件事,我內心的焦慮是跟外婆一樣的。

只是,
我更認為,好的習慣自己真實體認到自己需要什麼,
比胖一點,甚至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。
我寧願自己內心一直哭泣,但是面帶微笑的尊重金牌的決定。

拿今天早上喝ㄋㄟ這件事,
我雖然面帶微笑語氣平和的跟金牌講道理,
但其實內心是很糾結很哭泣的啊!
"兒啊~你又只吃這麼一點點就不吃了嗎?"
但,我努力的控制自己,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加諸在金牌身上。

我喜歡今天早上的結局。
我喜歡金牌發現,原來他要自己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選擇-
媽媽把ㄋㄟ準備好了,由我選擇我要不要喝,
我喝,因為那是我的決定。

再舉一個例子。喝水這件事。

去年年底時,金牌有一陣子的喝水叛逆期,
打死不肯喝水,一拿水杯叫他喝就氣得哇哇叫。
我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,
直到放寒假之後我也在家才發現緣由在哪裡。

金牌外婆整天拿著水杯追著金牌屁股要他喝水,
(有沒覺得金牌外婆真是夠了,連喝水都要逼。)
只要想到就拿起來叫他喝,
他不喝,就一直往他嘴巴塞,邊塞還邊碎碎念:
"不喝怎麼可以!"
"一定要喝水!多喝水才好!"
"快喝~喝一口就好!拜託!一口就好!"

金牌當然抵死不從,然後越發不愛喝水,
我在旁邊也很不高興,光看我都覺得我媽煩死了!

"你不要逼他了啦!他渴了就會喝,不喝就算了嘛~"
"怎麼可以算了?一天才喝那麼一點點水哪夠?"
"你管他夠不夠?有人會把自己渴死的嗎?讓他自己決定啦!"


經過了一個寒假,
在我天天盯哨,外婆再也沒有辦法逼金牌喝水之後,
喝水叛逆期正式結束。

現在的金牌,渴了就會自己拿著水杯一直喝,
不渴的時候,把水杯給他他就會拒絕。
這樣不是很好嗎?



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功課。

我小時候常常覺得大人好煩,
煩到我都不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見(反正有也不會被尊重),
煩到我管不了什麼是真的對我有益的,
我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只是為了不要被罵。

我衷心的希望,
金牌不是被動的接受大家所加諸給他的一切,
雖然他還好小,
但我希望他從好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體會,
大家都好愛他~都想把最好的給他~大家都有好多想法與希望在他身上............
但是,在某些事情上,在沒有安全疑慮的狀況之下,
他是可以有選擇權的,
而且,他是被尊重的。

"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。"

這是我對自己身為母親的期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