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這種爭議性的話題,不接受體罰者請勿進入呀。
小孩可愛起來的時候,要人命,
可惡起來的時候,也要人命。
我們是會使用體罰的家庭,
金牌有一段時間被體罰得很兇,因為他總是歇斯底里的抓狂,
我認為這是要不得的行為,
於是,我們家開始有了家法-「愛的小手」。
有了家法之後,
做錯事情會有什麼下場?在家裡開始有了具體的步驟。
金牌經過了多次經驗,確實掌握步驟的進行後,就很少再被小手處罰。
前一陣子,
某個事件讓我再次看到「愛的小手」的必要性,
決定要花一些時間,再來寫一篇文章分享關於「管教的仗」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再次重申我們家的管教立場:
念小學以前講不聽時,就靠體罰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,
但念小學以後,行為的建立盡量用溝通,逼不得已不動手體罰。
金牌被體罰最兇的階段,大約是1Y10M-2Y6M這段期間,
體罰的過程為:
先講理溝通,無效就罰站,再無效就用家法。
只要金牌還可以溝通,有願意的心,我通常都會一直溝通下去,
但如果他已無法控制,我就會請他罰站,
罰站多次依然無效時,只好用痛覺來幫助他控制自己的行為。
決定開始體罰後,我們準備了一根到處都買得到的小手當作家法,
每一次的體罰,不管是輕是重,都由家法代替。
下圖:
我們家服役中的小手,已經半殘,
手飛了,棍子也斷一截,只好在前端打個結綁起來,
沒想過再換一根新的,
因為它在金牌的成長過程裡,功能已經不再重要,
重要的,是它象徵性的意義。
那時的想法:
體罰是一件慎重且嚴肅的事情,慎重嚴肅到像在進行一場儀式一般,
體罰,並不是小孩講不聽時,大人在怒氣之下就順手出手打個兩三下。
如何讓體罰不流於大人與小孩情緒上的較勁?
我個人覺得,「罰站」與「家法」是很適合在體罰時介入的「第三者」。
因為家法,我們家每一次的管教都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進行:
小孩屢勸不聽,警告他會使用家法;
警告無效,必須走去拿家法的時間,剛好可以讓大人想出手的衝動稍微冷靜,
也讓胡鬧的小孩感受到氣氛與時間上的壓迫,加速他控制自己的行為;
大人拿著家法走回小孩身旁時,將家法擺在面前,再一次口頭警告;
警告依然無效之後,只好依照先前已經警告過的體罰方式進行體罰。
事情進行到這邊,通常已經花了很多時間,
大人當初氣得想把手舉起來直接打下去的衝動,已經緩解許多,
再加上體罰完的「講道理與和好時間」,
整套體罰做完真的有如一場儀式般,非常慎重。
以上這些,雖然非常耗費心力,
但優點是體罰就不會淪於情緒上的宣洩,它變成了一門「課程」。
我每每在路上看到用很糟的情緒對孩子吼叫的大人,
或是用很糟的情緒對小孩動作很粗魯的大人時,都會替兩方感到心疼,
因為情緒上的宣洩,只有讓雙方都不好過。
下圖:
原本在客廳玩的金牌,看到我進房間將家法拿出來,
很緊張的踱步過來,站得遠遠的,手指著自己說:
「為什麼要拿小手出來?是我做錯事情了嗎?」
*******************
前面提了這麼多,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做法,
我們從沒失控用「手」處罰過金牌,
直到前陣子的某一天。
有一天,金牌白天玩得很瘋,到了晚上體力明顯不濟,
我請爸爸趕快去幫金牌洗澡,讓他早一點上床睡覺,沒想到已經太遲........
洗澡時還好好的金牌,
當爸爸擦乾抱出來準備穿衣服時,瞬間翻臉。
光著身體,歇斯底里的在家裡狂奔,
家裡的每一個房間,包括廁所、廚房,他每一間都衝進去又衝出來,
一邊狂奔一邊大哭一邊尖叫,喊著我聽都聽不懂的外星語,
整個好像吸毒的人毒癮發作一樣。
媽媽當時在餵啾啾喝奶,
爸爸只有兩隻手,又要抓住他,又要幫他穿衣服,著實非常困難,
再加上金牌的歇斯底里,爸爸被惹得非常爆怒之下,失去了理智,
把金牌抓住後,爸爸的手直接在金牌的屁股上狠狠打了三下,
金牌的屁股馬上佈滿鮮紅的掌印。
但,
金牌沒有因此停下來,繼續失控。
還好爸爸沒有跟著繼續失控,
出手之後的爸爸瞬間感覺很糟,這才想起來了該使用家法,
當爸爸拿出家法警告他,再鬧就要用小手處罰時,
金牌雖然沒有瞬間回復到天使模樣,但他總算開始很努力的控制住自己的惡魔樣。
那天到最後,家法都沒有真正執行它的任務,
它只是出來露個臉而已,就讓爸爸終於可以把金牌安置妥當,
家法的形象,遠遠勝過爸爸那三個結結實實的巴掌所帶來的疼痛。
******************
這次事件,
讓我跟老公對於「家法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。
妥善運用的話,它的的確確是管教孩子時的好幫手,
而且,不只是被管教的孩子需要,
對怒火高張又必須管教孩子的大人來說,也很需要。
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,
我要說:管教的仗,人人家皆須有之。
目的,不是為了隨時隨地可以拿來體罰小孩,
相反的,
管教的仗,是幫助你可以不要隨時隨地的都在體罰小孩。
當家法的形象被成功建立之後,
它象徵性的意義,已遠遠大於它實質上的用意,
正可謂「聽聞家法就喪膽,無須家法出馬之」。
下圖:
媽媽告訴金牌,他沒有做錯事情,媽媽只是要照相,
金牌鬆了一口氣,這才敢跨步走過來,問我為什麼要幫小手照相。
這就是家法在金牌心目中,神聖的形象。
- Nov 10 Thu 2011 11:41
管教的仗,人人家皆須有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