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關於上篇文章,收到許多留言,以及意外引發我沒料到的討論.......其實有點錯愕。



剛開始收到留言時,本能反應的一直回覆,想將實際狀況說明得更清楚,
但發現,越解釋,越解釋不清.....
一來一往之間,好像變得自己一直想辯解些什麼,越發把自己弄得可笑,
然後開始問自己:到底想辯解什麼?到底需要解釋什麼?

這幾天,一直在想,要不要把(上)篇刪掉,(下)篇也別寫了....
可是想啊想~.....我想記錄金牌跟我彼此的學習與成長過程好像也沒錯.....
意外引發的這些,應該要把胸襟打開來看待,
我本來的目的,就只是想把孩子成長的一切過程留下記錄,不是嗎?
我沒說這是教科書,也沒說我的方法就是對的,這只是我的網誌,我只是記錄下我的做法。
(誰叫你愛寫?愛寫就要有雅量接受各種不同的看法與意見啊~)

應該樂觀一點看待這件事情,
要很高興,很多不認識的人,真的認真看了我寫的文章,
要很高興,這些人不但認真看了,還認真的動了腦去想我記錄的事情,
要很高興,這些人不但認真思考了,還花了時間在文章下方留下他們的看法,
要很高興,這些人的看法讓我知道,不認識我跟金牌的人是怎麼樣在看待我們的成長記錄。

啊~還是要高興的,
寫的文章有人看,就該高興啦!呵呵呵~



心情調整好了,
就來把(下)篇完成吧。

當然,我還是非常歡迎媽媽們的任何指教,
可以將不同的做法與理念攤開在這個平台上給大家琢磨,
只是,我會看狀況回覆(人家搞不定也不想要我的回覆>"<)
不是因為意見不同我就不回覆,或是我簡單回覆就是在敷衍啊~
是我覺得有可能又會淪於一直在為自己辯解,彼此一來一往的爭鋒相對,更加顯得我的無理與可笑,
這在孩子的教養上也不是什麼好榜樣,還是別多說了~虛心接受指教就是。*^^*

********************

我想先強調,
上篇文章在強調的重點,不是在我所使用的「處罰方法」。

每個家庭都有各自處理問題的方式,
每個小孩也都有自己與身俱來的性格,
我家小孩的處罰方式不一定適用你們家的小孩,
你家小孩的情緒表達也不一定跟我家小孩一樣。
這個,是要靠父母自己摸索思考的。

文字表達有其限度,
我很難在文字當中,將金牌實際上的情形描述清楚,
所以,上一篇大略整理了我們對待金牌的幾個階段,但那不是我主要想說的,我想說的,在這篇。



我的重點在於,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處罰孩子,
把處罰,當作一種策略,而不要把它變成一種隨時使用的工具。

「木馬屠城記」、「孔明借東風」,
這些故事之所以流傳千古,因為他們突破舊有模式,妥善運用策略
老公最愛看的球賽,一堆人跑來跑去搶那顆球,有什麼好看?
教練的戰術運用

如果大家打仗每次都躲在馬裡、每次都借東風,
如果籃球比賽只拼肌肉誰大塊,沒有戰術,
那故事將一點也不經典,球賽將一點也不好看。

我體會到,對孩子的處罰也是一樣。



金牌每次做了不對的事情,我一邊在糾正他的同時,我的腦筋也動個不停,
接下來該怎麼辦?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說話?我該說什麼?如果他不聽呢?我還能做什麼?
我是一刻也沒停地在想這些事,直到我們將狀況處理完畢。

這就是我想表達的:

在處理孩子的特殊狀況時,是否有依照他的年齡與需要做出應對與改變?
是否有去思考,如何用對的方法,好幫助孩子下次能去改變他的行為?
還是,孩子犯錯,父母一招走天下,結果發現,同樣的過錯孩子還是一直犯?然後抱怨孩子不受管教?

處罰的最終目的,就是希望他下次能變好,有抓住這個重點,進行有效的處罰嗎?
如果孩子還是一直犯同樣的過錯,我是否有意識到該去學習與改變?調整自己使用的方法?

我是金牌的教練,
我的責任就是:依照他的能力,用盡各種方式,教他打一場好球。



關於用仗管教這件事。
如果你很有耐心,如果你都能不用到仗~真的很好啊!你做得比我還好!
我比較軟弱,能力也有限,我衡量有些狀況,我就是要使用我的仗。

我心目中理想的管教方式是:不到逼不得已,不輕易用仗。
但,我絕對不是那種「我不用仗」的媽媽,
我覺得必要時,就會拿出來用,但既然拿出來用,我就一定要讓它使用得有收到成效,
我用仗,但我不會三天兩頭就用仗。

上篇文章看下來,可能會覺得我都用仗(愛的小手)來處理金牌的情緒,
但實際的狀況是,金牌從1Y10M到現在2Y6M,8個月的時間裡,
仗拿出來擺著當做警告的次數可能會多些,但仗真的落在金牌身上的機會不到10次。

1Y10M起,輕輕修理幾次之後,只要口頭警告他,就能收到成效,一直到2Y4M,都不再用仗,
2Y4M那次大鬧之後被重重處罰,之後也只再被處罰了一次,金牌就重新知道底線在哪裡,
這就是我從中學習到的:
處罰,理想狀態是當成一種策略,而不是一種慣用的工具,或是一種常態。

我們家,
在處罰之前,在爸媽用仗之前,至少都會有很長一段的溝通時間,
只要可以有效的溝通,需要花多長的時間爸媽都願意,
但如果是無效的溝通,譬如金牌無論如何就是要發洩情緒,無論如何就是要哭鬧,
那就需要換方式,目前無能的我就是用仗,先把他情緒處理完,再來處理問題。

為什麼要用仗?為什麼不能讓他哭?為什麼不能讓他發洩?
因為我覺得,誰說不高興就可以發洩?誰說一定要等你發洩過癮了才能處理問題?
發洩,在大人世界裡,也就不是個好的問題處理方式。
有效的溝通,絕對比無理的發洩好得多。



但講到「溝通」,
這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-「小孩子是否已具備溝通的能力」

重新回頭看金牌的這三個階段,
我發現,就是因為我知道他越來越有溝通的能力,所以我也就越來越不縱容他無理的情緒宣洩。
為什麼他在1Y10M以前,我從不用仗,我可以讓他在一旁盡情大哭,但現在不行?
因為他以前連話都不會說,除了用哭表達,還能怎麼辦?

現在的他,跟我對答如流,
他說一件事情我聽不懂,他可以換各種說法說到我聽懂他在說什麼為止,
他要一樣東西我不知道,他可以用各種方式形容到我知道他要什麼為止,
金牌已經有能力好好表達他想要什麼,只是看他願不願意而已。

媽媽要對付的,就是他這個「願不願意」。
孩子在自己喜歡的狀態就好好溝通,在自己不喜歡的狀態就發洩情緒,這是我不接受的,
身為父母的我們,也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想當個理智開明、任勞任怨的父母,
但我可以因為今天心情不好,狀況不好,不想當好父母就隨便發洩到我舒服為止嗎?父母不會這樣做的。
父母知道就算不想也要忍耐,因為我們已經懂得什麼是責任,雖然金牌還小,我也想教會他這個。
「順服」本來就該是孩子該學習的功課之一,是你應不應該,而不是你願不願意。

(當然,我知道大家對我感冒的原因是因為我用仗....這真是說不清....因為我們家本來就是認同用仗管教小孩的........)



上篇文章引來的關切中,我整理出我的三大罪狀:

罪狀一:為什麼不讓小孩哭?為什麼不讓他適當的發洩情緒?
罪狀二:我舉的兩個例子,都是金牌「起床氣」,起床氣是正常的,幹麻要體罰?
罪狀三:打罵根本就不是好方法,口味越來越重,以後還能加重到哪裡?

最後,容我對我的三大罪狀進行最後一次的抗辯。

罪狀一前面已經說過,
我覺得金牌已經過了那個需要用哭鬧發洩情緒的年齡,
不應該說年齡,應該說因為他口語發展得蠻好的,所以現在對他來說用講的表達根本不是難事,
如果他跌倒了哭個不停,我從來不會叫他不要哭,
如果他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受到挫折哭鬧,我也從來不會叫他不要哭,
但如果,他做錯事情被要求停止,他卻反過來大發雷霆,
或是他被要求該做到的事情,他用哭鬧的方式跟我們討價還價不願意去做,我就絕對會不准他哭。

孩子一些與身俱來的性格,不是父母努力就可以改變的,
我無法改變一些性格,但我想教他用好的方式將他的性格表達出來,
「哭能解決問題嗎?」這句話,大人都適用,用在小孩身上未嘗不可?

而且,我要再次強調,我又不是變態,整天都不准金牌哭,他一哭我就打罵他,
重點還是要看:他是為何而哭。

金牌會哭,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意,
事情不如你意,小時候你可以用哭的,我也從不處罰你,因為你只能哭,不能說,
但你不論怎麼哭,都不會改變父母的堅持,
現在長大,可以用說的,溝通完父母仍然堅持,你就放棄,沒什麼好哭的,
我的觀念中,這時不是讓他表達情緒的時候,而是教他順服的時候。

因為我做父母的權威,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改變,你也要練習依照你的能力,選擇出適當的表達方式才是。



罪狀二,起床氣也被我處罰,這樣看來,跟上一點我不是自打嘴巴?
起床氣耶~很多人都有起床氣耶~他又不是故意的,就不能抱抱、親親、哄哄他?

可能是我在上篇文章中沒交代清楚,讓大家沒辦法看出不是他一哭我就立刻處罰的。
我如果將狀況說得更清楚:

他起床氣哭了,我們要抱他,他不讓抱,說要躺在嬰兒床裡,
我說好,讓他躺在嬰兒床裡,等他想起床了再告訴我,我就來抱他,
然後他還是繼續哭,我也沒責罵他,默默離開房間等待他,
過一會兒,他說要起床了叫我進去抱他,我進去把他抱起來,
他對我一陣拳打腳踢,哭叫著說他不要起床他要在嬰兒床裡。

我再度把他放回嬰兒床裡,然後告訴他,
如果他還累,還想睡,他可以繼續睡,我會等他,
如果他睡不著了,想起床了,我很願意抱他起來,並告訴他有什麼什麼好東西要給他吃或給他玩,
金牌又繼續哭了一陣子,然後告訴我他要起床了,
我再次把他抱起來,他仍是對我拳打腳踢,我到這時都同理他的「表達情緒」
所以沒有理會,繼續把他抱在懷中哄著,走出客廳,
可是當我一在沙發坐下,他立刻掙脫我,又哭又叫的衝回房間猛拍打嬰兒床,
然後哭倒在地上說他不要起床,他要進嬰兒床,
我也再度將他放回嬰兒床裡,但他哭鬧與拳打腳踢的狀況並沒有任何的改變。

他已經從「表達情緒」變成「發洩情緒」,這超過了我能接受的範圍,兩次都鬧了至少30分鐘,
我就開始警告他必須停止,他未配合就進行了大家都撻伐的處罰。

我知道大家會說起床氣跟一般亂發脾氣不一樣,
可是,再怎麼不一樣,耍賴的程度還是要有個限度。

就才三天前的星期天下午,外公外婆來家裡要一起吃晚餐,
下午小睡起床的金牌,一看到進去迎接他的是外公,馬上又開始耍性子,
我由著外公外婆輪番進去哄了好幾輪,又是至少30分鐘,金牌還是繼續躺在嬰兒床裡哭鬧不肯起來,
我走到他床邊,語氣平穩的跟他說:

「如果你不想起來,你就躺在裡面,我不會硬要抱你~」
「如果你想起來,有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四個人讓你選,你叫誰誰就會進來抱你~」
「但是,請你不要因為外公外婆在這裡,就又故意發脾氣,這是不對的,」
「好好想一想你要怎麼做,再告訴我。」
「但請你安靜的想,沒有聲音,不准再續續這樣胡鬧,同樣的話媽媽不想再說一次了。」


因為上篇文章提過的體罰,我們已經練習過,如果媽媽說沒有聲音還是繼續胡鬧的話,會有什麼下場,
所以,金牌這次聽到Key word之後,很快的就安靜下來,
我都還沒有走出他的房間,他就從床裡站起來,若無其事,好像剛剛都沒有哭過的說:
「我要起床了!爸爸!你來抱我吧!」

如果你說,這是因為金牌怕我,不是他真心懂得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,
我也覺得沒有關係,身為他的母親,我本來就該有這種權威,
讓他可以多做這樣練習的權威,
讓他知道該做甚麼事情才是對的權威,
讓他能夠照我所要求的做到的權威。

去年的這個時候,我將腹中已經懷胎25周的生病胎兒送回天家,
從21周起就確診她生病了,一直到25周送她走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,孩子還在肚子裡,日子該怎麼過?
每天一樣得去學校上班,每天一樣得傳授知識給學生,每天一樣得處理學生大大小小的狀況,
那樣跌到谷底的心情與情緒,我沒有帶給我的同事或我的學生,我還是在職場盡我的本分,
我也搞不清楚是誰教我的,是父母?是環境?
但我相信,情緒的控制與管理,面對問題的處理與解決能力,是靠多次的練習得來的。

這就是我一直對金牌做的事情,
即使你的起床氣是情有可原的,即使你的情緒是其有來自的,
都不代表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,都不代表別人需要接收你的情緒,
發洩可以,但要有個限度,最終還是要回到有意義的處理模式。

如果不是起床氣這種合情合理的狀況,而是他以自我為中心希望我配合他時,
我更是不會接受他對我這樣的情緒勒索,立刻停下來停止哭鬧,絕對是我的目標。



罪狀三:打罵不是個好方法,只是快速有效而已,以後口味越來越重,小孩長大叛逆看我怎麼辦!

這我就必須要承認,打罵絕對不是個好方法,我也會擔心口味越來越重的問題,
不然幹麻說:「處罰,當策略,不當工具。」
就是發現,這東西不能常用,每次用都得用在刀口上,不然口味真的一次比一次重。

但,打罵雖然稱不上是個好方法,倒也不能說它不是個方法,
就像提倡餵母奶對寶寶最好,總不會說不餵母奶的媽媽就是對寶寶不好?
各家有各家的考量,各家有各家的做法。

我真的是能力不足,只能堅持到小孩1Y10M,就沒有辦法再把我的仗收起來,
但我絕對同意,能把仗延後到多晚拿出來,就多晚拿出來,
我已經拿出來了,所以才寫這篇文章提醒自己,不要動不動就拿出來,
仗,是拿來運用的,仗,是拿來輔助我的教養理念的,
仗,不是拿來快速解決孩子令人心煩的問題用的。



還有一個分享,
到目前為止,每次對金牌動仗之後,我們都提醒自己要將事情做個不情緒化的收尾,
也就是,爸媽即使會生氣,卻努力學習著不把情緒丟去給小孩,我們盡量記得收回來。

金牌惹我們生氣了,逼不得已我們處罰了,
但處罰完,一定會接著好好溝通的時間,心平氣和的把前因後果再說明一次,釐清楚事情為何會演變至此,
我們常警惕自己,不可以在處罰完後轉身就走,或是發生不理小孩跟小孩嘔氣的狀況,
即使有時候氣得不願意,也會強迫自己用最快的速度冷靜下來,處理完後才接著去進行別的活動,
目的是希望金牌能感受到,這件事情釐清後就到此為止,並不會影響爸媽對他的感覺與他接下來的時間,
希望能教導他明白「就事論事」的道理。

******************

當父母也是要學習的,
我是個很serious的媽媽,對孩子每分每秒的成長都serious看待,
有時也會很羨慕那種很放得開的媽媽,然後就從別人的經驗中吸收學習,調整自己的步伐,
因為一直很拼命地在思考與學習,所以常常會有滿肚子的話想要說與分享,
但說的話可能不知不覺很強勢、思考的點可能不知不覺很主觀,
這次能讓我這樣停下步伐,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自己從以前到如今一直執著在做的事情,
也是好的。

如果你看到這裡,我真的要誠心誠意的跟你說謝謝,
謝謝你包容一個媽媽在她的世界裡大放厥詞,
我自己都覺得文章又臭又長,又自我為中心,
有人用心看,雖然理念不同,我還是充滿感激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