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之前寫了一篇解決問題v.s打發問題,今天嘗試著想更往深處看一些。



上篇文中有提到個人對體罰的看法:
既然體罰與不體罰,都分別有教出好與不好的孩子,
可見,體不體罰孩子,並不是教養孩子的問題核心。

常聽到有人說,不能體罰小孩,
不然被體罰的小孩以後就會學父母動手打人,
但我觀察金牌,他到目前為止都算是一個溫柔的孩子,
有時被身旁較強勢的小孩粗魯對待,他只會哭,很少見他還手,
反而是媽媽總會情緒化地忍不住跟他說,叫他以後別跟那些人玩在一起了,
但他總是笑笑地回我:
「沒關係啦,我覺得沒有關係。」
(可是媽媽覺得很有關係啊!我捨不得你啊!愛兒!T_____T)

媽媽對他可沒有這麼溫柔又心胸寬大,
可見,我平常在家裡對他的管教,
並沒有導致他在和別人相處時複製一樣的模式。

那,
教養孩子時,問題的核心究竟在哪裡?

我想,應該有很多種答案,
如果要一一想周全、一一拿出來討論,
這篇文章可能寫到天荒地老也寫不完、寫不周延。

這篇文章中,我只想單獨討論一個核心,
一個我認為在教養孩子的事情上,非常重要的關鍵,
那就是-「父母的領導力」

當孩子發生狀況時,不論你當下是用何種方式處理現況,
現況處理完之後,你是否有進行後續的引領與引導?
還是只是處理完眼前的狀況,問題就算解決了?

這讓我想起我在教養上一直的堅持:
絕不交換,絕不轉移,有衝突就正面迎擊,不要繞路。

過往有幾篇嘔心瀝血的文章,記錄了這慘烈的過程:
@管教的仗,人人家皆須有之
將自己管理好的能力
傷心的等級



回到這篇的主題,對照上一篇文章中討論的,
有領導力的父母,遇到問題時就會帶著孩子「更進一步地去解決問題」,
如果慣用「打發問題」來處理狀況的父母,
層次比較停留在解決現況,而沒有進一步到學習解決問題。

我依然要再次強調,
父母的態度,並不是問題的核心,
有用很嚴厲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父母,也有用很溫柔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父母,
相對的,
打發問題的父母也不全然都是態度溫柔的,
有些父母是充滿了不耐與煩躁在打發孩子的問題。

父母的態度,有它的影響力,
但更重要的核心是在:
事情發生時,除了態度外,你是如何在領導與引導你的孩子?
甚至可以這樣問:
事情發生時,你是否有想過要去領導或引導你的孩子?



有一天,金牌拿著手電筒在沙發下面找東西,
找著找著,手電筒不亮了,他第一判斷就是手電筒沒電,
接著,就自己跑去開了家裡放電池的抽屜,
然後,自己窩在那裡忙碌得開始換電池。

我坐在餐桌上邊吃飯邊看賣場DM,沒留意他在做什麼,
等到抬頭看到他在弄電池,問他事情始末之後,我大叫:
「那剛才裡面三顆沒電的電池呢?」
他當然不知道那三顆已經到哪裡去了。

我看著抽屜裡10幾20顆的電池,
以及他把其他的手電筒也通通拆開了的電池,
一大堆有電沒電的電池混在一起,我的腦袋也通通混在一起,瞬間怒火高漲,
一邊一顆一顆地測試電池,嘴巴一邊控制不了地對他大聲責罵。

我花了好長的時間,才將所有的電池測試完,
又花了好多時間,把每一把手電筒的零件組合回去,
然後得知,根本不是電池沒電了,純粹是手電筒鬆了。

忙了一場,事情總算告了個段落,
轉頭回去看金牌,他正默默地坐在墊子上看書,不敢吭聲。
當下的我,真的是又累又氣,很想轉頭就回餐桌上繼續吃飯,
但,心裡卻有個聲音在說:

「妳知道他不是故意的~他不是要搗亂,他只是不會,妳應該趁這個機會教他。」

我看了金牌好久,
「不想管」與「必須管」的兩個我在心裡拉鋸,
最後,我終於開口:
「金牌,你過來。」

接著又是好長一段時間,
我把如果要換電池,沒電的電池該怎麼處理?
如果有電的沒電的都混在一起,該怎麼把他們區分出來?
如果不是電池的問題,那要去哪裡找問題?
通通跟他解釋了又解釋,演練了又演練。



有次有網友留言,說覺得我是個「溫柔媽媽」,
我看了很心虛,
我其實不是個溫柔媽媽,我是個嚴厲媽媽,
只有金牌時,我還可以當個「嚴厲但有耐心」的媽媽,
生了啾啾又懷了篇篇之後,我現在不單嚴厲,而且還很沒耐心。

有時看一些教養的文章,
也是會反省人家都能那樣?自己怎麼會這樣?

幸好我不是那種總停留在問為什麼的性格,
我總是很快地告訴自己:
這是沒有辦法的,我的體力衰退,我的時間有限,
但我卻要照顧加倍甚至是三倍的小孩,
我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,我還能夠抓著大原則不放已屬不易。

就像這一天,
好不容易等到啾啾午睡的時間,媽媽正想放鬆喘口氣,
結果到最後的結局卻是:
蹲在地上和電池奮鬥半天、吃冷冰冰的飯、以及還沒休息啾啾就又起床了。

總在過這種日子,
我就不再拿「笑容可掬、輕聲細語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,
我只要求自己,
不要發完脾氣就算了,總要記得引導孩子更進一步地去學到一些什麼。

也就是這一篇我想特別提出來分享的,
不是父母的管教權,
而是父母的領導力。



如果有時你會想:
奇怪,我跟某人一樣好好地跟孩子說,
為什麼他的孩子卻表現得跟我的孩子不一樣?

或是,有時你會想:
奇怪,我跟某人一樣對孩子很嚴厲,
為什麼他的孩子卻表現得跟我的孩子不一樣?

那問題可能就不是出在管教的方式,
你可以換個關注的焦點:

去注意那些父母的領導力如何。
不光是問題當下的處理與管教,
還要去留心問題產生之後,他們對孩子的引領與引導。


父母非常需要往擁有好的領導力努力,
除了孩子非常需要有好的領導之外,
孩子也非常需要在好的領導力之下,學習「被領導」

我看過太多的小孩,
從小小孩,到我職場上會遇到的半大不小小孩(國中生),
很多的孩子,並沒有被妥善教導過「被領導」的功課。

他們有很多的想法,
他們有很多的意見,
他們很有主見,

但在團體中,他們總想要別人照他們的方式,
他們都只想著要「領導」別人,卻不甘願被別人領導。

我觀察,
這樣的孩子,通常父母對他們的教養也都是某一種特定模式。

我不去討論什麼模式,因為這問題牽扯太深,
只是我個人對教養的觀點,
會覺得在孩子幼年時,教導他學習「被領導」,
遠比教導他「領導人」還來得更重要許多,
能夠懂得被領導的人,在將來也才有可能成為一位真正好的領導者。

「順服」,
在基督徒的信仰裡,是相當重要的,
在教養孩子時,也當如此教導他。

每當我疲累怠惰的時候,
我總是不停跟自己喊話:領導力!領導力!領導力!
領導力讓我正視自己是孩子的媽媽,
而不只是一個平凡人。

與所有用心在孩子教養上的父母分享,
大家一起往「擁有好的領導力」努力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