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開心地在用自己的方式玩積木,啾啾一直在一旁找機會嘎一腳。



金牌很想要好好的自己玩,但啾啾哪願意配合?
我一直聽到金牌對啾啾說:
「妹妹,這個給妳,妳自己去旁邊玩~」
但我也一直聽到啾啾拒絕的哼哈聲。

媽媽在廚房收拾晚餐,一直聽到客廳傳來兩兄妹大呼小叫的聲音,
而爸爸這時在幹什麼?
悠哉的坐在兄妹倆旁邊看電視,完全不受干擾。
(真它xx的.......男人為什麼有這種功力?)

我受不了,對客廳喊:
「爸爸!你不要光顧著看電視!你管一下他們啦!」
爸爸被ㄉㄧㄤ,出聲管小孩:
「好了,金牌你把積木分一點給妹妹,讓她自己去旁邊玩嘛~」

媽媽火氣衝腦門,
一步併兩步地衝出廚房。



「你真的很離譜!你一直坐在旁邊,你都沒發現不管金牌給啾啾多少玩具,她就是不肯自己去旁邊玩嗎?」
「她就是要跟哥哥一起玩,你叫哥哥給妹妹積木有什麼用?」
「你根本就沒有用心要解決問題,你只想打發小孩而已!」

媽媽氣死了。

我轉過頭來告訴金牌,
他剛剛已經試過好多次,給妹妹積木叫妹妹自己玩,但妹妹都不願意,
他如果繼續用這樣的方式,那就只會繼續跟妹妹浪費時間,
他永遠沒有辦法好好玩他的積木。

「一直這樣下去,就是兩個人都沒得玩,」
「積木不光是你的,也是妹妹的,她有權利跟你一起玩,」
「你要是還想玩積木的話,就得換一種遊戲方式,換一種妹妹可以跟你一起玩的方式。」


金牌點點頭,
重新蹲在妹妹面前,分配一些積木給她,也分配一些工作給她,
兩個人重新想辦法玩在一起。



又有一天,
金牌在玩彩色筆,啾啾走過去要一起玩,
金牌給啾啾一支,啾啾還要,
金牌再給啾啾一支,啾啾還要,
金牌再給啾啾一支,啾啾還繼續要。

「妹妹,妳不可以這樣,妳要是還要的話,就要用手中的彩色筆跟哥哥交換。」
金牌說。
「咿咿嗚嗚啊啊哇哇哇!」
啾啾不依,嘰哩呱啦亂叫。

「跟哥哥交換,妳給哥哥一個,哥哥就會再給妳一個~」
金牌溫柔地又說了一次。

「咿咿嗚嗚啊啊哇哇哇!」
啾啾還是嘰哩呱啦亂叫。

「不可以這樣,一個換一個,妳給哥哥一個,哥哥就會再給妳一個,要交換!」
「咿咿嗚嗚啊啊哇哇哇!」

金牌非常得有耐心,不厭其煩地一直跟妹妹僵持著,
媽媽看他處理得很好,就沒有插手,
這時,爸爸大概受不了啾啾鬼吼鬼叫的聲音,插手了。

「唉呀!哥哥!你很奇怪耶~妹妹現在在感冒,她要幾支你就給她幾支嘛!」

轟!
媽媽一下子又怒火衝腦門!

「什麼叫做她感冒,所以她要幾支就給她幾支!你怎麼這樣教小孩!」
爸爸只想著兩個人不要吵就好,根本沒花心思去想怎麼處理比較好,

金牌都還比爸爸會教小孩!

金牌繼續跟啾啾僵持著,
金牌堅持著一定要一支換一支,不管啾啾怎麼唉,他就是重複地說:
「要跟哥哥交換,妳給哥哥一支,哥哥就會再給妳一支~」

終於,啾啾投降了,
她伸出手遞了一支彩色筆給金牌。

「對了!妳好棒!來~妳給哥哥一支,哥哥就會再給妳一支,就是這樣,懂了嗎?」
啾啾接過哥哥給她的彩色筆,點點頭。



有些人或許會為爸爸抱不平,
第一次不管被罵、第二次管了也被罵,
這媽媽也未免太難搞?

可是我覺得更重要的問題是在:
「你究竟是想解決問題?還是只想打發問題?」
「你究竟是想幫助孩子?還是只想善待自己?」


當父母可以很容易,
當父母可以很輕鬆,
當父母可以很不花腦筋,
沒有人說當父母的,就一定要戰戰兢兢的。

但,當你願意多花一些心力在孩子身上時,
他也必定會從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上,
多獲得些什麼。

我不是超人媽媽,
我沒有辦法做到每一次都妥善地解決孩子的問題,而不敷衍他們,
累的時候,真的想偷懶的時候,我也是會做出打發孩子的舉動.......
但我的角色的確是媽媽,
我總努力也必須,在千百個不願意中強迫自己扛起責任,不要怠職。

有沒有將這樣的使命放在身上,
將會帶出父母截然不同的行為。

你究竟是想著把孩子養大?
還是是想著把孩子養好?



金牌現在只有四歲,我不知道他未來會是個怎麼樣的人?
但以現在來說,
他是個讓我感到很驕傲的孩子,
我看到我一點一滴在他身上累積的教養沒有白費。

我絕對不是說自己很會教小孩,
事實上,因為我選擇的方式一直都是非主流的教養觀念(不親密育兒又大聲責罵與體罰小孩)
所以這條路我自己走得也是兢兢業業,
但,四年了,
如果先將這四年當成一個階段來做個總結,
我會說,
即使使用的不是主流的育兒法,一樣可以養出好小孩,
只要父母有心,而且觀念正確。

想當初,金牌曾是個非常令人抓狂的小孩,點這:
1Y10M12D:啟用體罰
我決定對他開始體罰時,內心也是有非常多的擔憂與掛慮,
深怕會對他造成什麼不良影響。

但看看兩年半後的現在,
他的確長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孩子,
現在的我可以說,
體不體罰孩子,那只是在教養上選擇的手段,
手段的影響力,遠遠比不上教養目標的正確性。

體罰與不體罰,都有教出好小孩,
體罰與不體罰,也都有教出不好的小孩,
不是嗎?

爭論或執著在體罰與否,
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


我總是嚴厲地盯著金牌,教導他必須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,
因為我相當看重這個,
所以當爸爸出現打發性的行為時,我都會很容易生氣。orz

不過再想想,男女本來就大不同,
要求爸爸跟我一樣認真看待教養的話,也真是太強他所難了....

上個月底,爸爸抽了個空,帶金牌去世貿看玩具展,
結果回來後,爸爸告訴我,
每個攤位看到他帶著孩子,都會問:「媽媽有來嗎?」
聽到沒有來,就興趣缺缺地也不想再跟他多聊什麼。

遇到好幾個攤位都這樣,在最後一個攤位又被這樣問時,
爸爸忍不住回問:「為什麼每個攤位都這樣問我?」

「因為,家裡的教育,通常都是媽媽負責的,媽媽才會對教具感興趣。」
「爸爸..........通常只是想跟小孩一起來玩玩具而已..........」


就用這個小故事當作這篇文章的Ending吧~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