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Y10M12D的金牌,又更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-[第一次被罰站]



起因,來自這次的台中行。

台中行的第一天,在好姊妹家金牌抓狂了一次,
台中行的第二天,在朋友教會他又再發狂了一次。

第一次抓狂:
睡起來之後,原本開開心心的跟小哥哥在玩,
結果小哥哥灌籃,不小心碰到金牌,他跌倒了,就開始失控大哭,
而且,還跑到人家櫃子旁邊,把櫃子裡的東西偷偷"掃"到地上,就像電影裡的瘋婆子一樣,
情緒之離譜,連媽媽都嚇了一大跳。

媽媽用向來的處理方式,抓著不停尖叫的金牌,跟他解釋剛才的狀況,
一直說,說到他情緒平穩下來,再度開心的跟哥哥玩在一起,
但!花了至少10分鐘以上的時間,而且,他失控的狀況對主人家非常不禮貌。

第二次抓狂:
隔一天,去教會,爸爸帶金牌去嬰兒室裡面,
小朋友們都玩得好好的,金牌不但不肯一起玩,還一直鬧情緒,
後來,又瘋狂的尖叫與情緒失控,一樣至少持續10分鐘以上,
情況之嚴重,嬰兒室裡一個外國人爸爸開口問金牌爸:
"他是不是心理或身理上有什麼疾病?"

因為這樣不停的哭鬧非常干擾其他聚會的人,平常的安撫者媽媽又不在他們身邊,
金牌爸無計可施之下,只好動手打金牌手心,並威嚇他不准再有聲音。
然後.........金牌終於停了下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經過這兩次在外面的情緒大失控,
我跟金牌爸幾經討論之後,決定調整我們之前的管教方式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金牌以往有這樣情緒失控的表現時,
我會跟他講道理,講到我覺得已經足夠,但金牌依然不肯接受時,
我就會任由他自己去哭泣,等到他哭累了,停下來,
才再將剛才的事情解釋一遍,這通常要花上一段時間。

在家裡這樣還可行,
這個暑假,我們太常外出,
在外面這樣實在讓旁觀者很錯愕與為難,也很傷害當時的氣氛,
會弄得氣氛很僵,大家都很尷尬。

過去不壓制他的情緒等待他冷靜的方法,
如今卻變成他運用來宣洩情緒的一種手段。

我必須要改變方式,
不能再任由金牌自己哭到冷靜下來,然後才接受我說的話,
我必須要強硬的要求金牌立刻冷靜下來,然後才能聽我說話。


金牌的確是一天比一天更長大,
他的情緒越來越複雜,也越來越容易被牽動,
以往的哭泣,只是因為需求需要被滿足-要抱,要吃,要玩....
如今的哭泣,卻都是因為各種情緒反應-害羞,懊惱,憤怒......etc。

處理這些情緒反應,
遠比處理需求被滿足要難上許多,
而且,因為孩子哭泣的本質已經大不相同,之前的方式也不再適用。

金牌以前是因為無助了才哭,
但現在,他很多時候的情緒失控都是蓄意的,
也就是,他是故意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情緒

我必須幫助他知道蓄意的尖叫與怒吼是錯誤的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說來無奈,
體罰的確能在短暫的時間裡面,快速達到目的。

我一直盡己所能想要延後體罰金牌的時間點,
我很清楚體罰在其快速有成效的背後,相對也要付上目前無法得知的代價。
可我能想到運用在體罰之前的方法就兩個:
一,不厭其煩的說
二,轉移他的焦點

第一點,我已經用了,第二點,我是一點都不想用,
所以,現在只好開始實施第三點:罰站&打手心

現在金牌發生蓄意用尖叫來表達情緒的狀況時,
我會告訴他:
"停下來,沒有聲音,不要尖叫,不要亂發脾氣。"
"祈祈要發脾氣!祈祈要躺著哭!哇哇哇哇哇哇~~~~~"(很故意,對不?)
"不准躺著哭,不要亂發脾氣,站好,沒有聲音。"

以前我會允許他躺著哭,哭到自己清醒,才能解決問題,
現在的他完全相反,他是故意用哭來發洩,越哭越不清醒
我是怎麼也不能同意他再這樣做。

"我數到3,不要再有聲音,如果你還是尖叫亂發脾氣,我就會處罰你罰站。"
(如果是在外面沒有罰站的場所,就會改成打手心。)

"沒有聲音第一次~"
"沒有聲音第二次~"
"沒有聲音第三次~"


只要數到第三次,我就會請他去罰站5分鐘(打手心),
已經站到罰站區(打手心)還在哭,就會告訴他:
"你再有聲音,我就要再加5分鐘(再打手心)!"

目前為止,最多到這個時候金牌就會把嘴巴闔上。

以上這些,都只是一種手段,目的是讓金牌可以聽我說話,
接下來才是最重要,也是我從以前就一直在做的事情:
解釋剛才的狀況,並教導金牌以後再遇到這樣的狀況,應該如何處理比較好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實施到如今,半個月,
我不敢也不能去說成效好不好,因為我不知道孩子的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。

只是,這半個月來,
他抓狂的時候,爸媽厲聲警告他,就能在1.2分鐘之內讓他停止,
不像以往總是要花10分鐘以上的時間才回復正常,
爸媽可以掌握他的情緒時,才可以更進一步作教導。

體罰部分(罰站&打手心),
被罰站了幾次之後,金牌搞懂了遊戲規則,
幾天之後,通常只需要口頭警告,金牌就會停下來恢復正常,
到目前為止,除了頭幾天大約共站了4.5次,他已經沒有再被罰站。

打手心的次數相較之下比較多,
我們最近到處趴趴走,小孩在外地出包的頻率比較高,
但在外地很難有適合的罰站空間,或有彈性且充裕的罰站時間,
這時,只好用打手心的方式,幫助金牌快速安靜下來。

孩子很精,打了幾次之後,摸清楚遊戲規則,就很少再被打手心,
所以,到目前為止,罰站與打手心的機率幾乎是0,
現在主要是停在口頭警告,大部分到這裡就能幫助他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。

只是,如我所說,孩子是很精的。
目前我們雖然找到方式(原本是真的體罰,感謝主現在變成口頭警告就好)
幫助他快速冷靜下來,
但媽媽每天都在觀察他被口頭警告之後的表現與反應,
藉由蛛絲馬跡小心調整自己管教的態度與方式,希望能將負面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
負面影響。
我最擔心的,就是金牌會學會動手打人這件事,
並以為爸媽生他的氣,就是拒絕他,不再愛他。

因此,每當他被處罰後冷靜下來時,
我的長篇大論中,一定不忘告訴他一件事情:

我們都愛你,我們都捨不得打你,打人是不對的行為!
爸媽先跟你用說的,沒有用,我們又數了123,還是沒有用,
我們為了怕你做不好的事,或發生危險,只好處罰你,
因為只有打了手心,你才願意安靜聽爸爸媽媽說話。
但,打人是不對的,如果你能聽爸媽說的話,就不用打手心了~
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打你手心,我們都愛你!


幾次之後,現在他被處罰了,當我在跟他講道理時,他自己也會說:
"爸爸媽媽捨不得,爸爸媽媽愛祈祈,祈祈不可以尖叫。"

他生氣的時候,偶爾也開始出現動手的舉動,
媽媽只能又開始無限的循環:

祈祈,跟媽媽說對不起,不能動手打人,
媽媽打你是因為.......打人是不對的行為......媽媽從來沒有莫名其妙打你...blahblahblah。


快叫我囉嗦天王第一名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舉兩個例子。

那天在親戚家,玩得正高興時,玩具被小哥哥搶走,
金牌馬上就接著超高分貝的怒吼與尖叫。

小哥哥的媽媽被那嚇死人的哭聲嚇得把玩具搶回來丟給金牌,
我非常的生氣,金牌已經數度在各種場合因為玩具被搶走而失控,
我知道小孩玩在一起搶來搶去是難免的,以往我盡量不強勢介入,
但金牌卻總用最糟的方式處理,這次我決定要出手教導他。

我立刻蹲到金牌身邊,
首要是先教他停止亂發脾氣。

先用非常嚴厲且低沉的聲音講道理,繼續哭,
再告訴他不停止會被處罰,繼續哭,
數到123,繼續哭,
執行處罰,把他帶到牆角罰站5分鐘,繼續哭,
再告訴他再有聲音,罰站將再多5分鐘,
哭聲終於停了。

停下來之後,
再教他該怎麼處理比較好。

我告訴金牌玩具是大家的,不能據為己有,就算別人拿走也是理所當然的,
再告訴金牌,不控制自己的亂發脾氣,事情不但沒有解決還會讓自己被處罰,
接下來教他,如果下次玩具玩到一半又被搶走了,他可以有兩個選擇:
第一,跑過來請爸爸媽媽幫忙。
第二,算了!換一個玩具玩就好了。


在金牌罰站的時間,不停重覆這段話,且帶他重複述說上面兩種選擇。
說夠了,媽媽就停下來,坐在遠處,給金牌一段留白且安靜的時間,
時間差不多,再次走到金牌身邊,請他眼睛看著媽媽:
"罰站結束了,等下去玩,如果玩具又被搶了,怎麼辦?"
引導金牌能自己說出找爸媽幫忙,或是換一個玩具之後,才放小孩一條生路。

後來。

回去之後,又發生數次玩具被搶的情況,
我眼睛一直盯著,一看到有要被搶的情形,立刻就出聲提醒金牌:
"如果玩具被搶了,就找爸爸媽媽幫忙,或是怎麼樣?"
"換一個玩具就好了!"
"對!說得很好!"

來得及提醒的,通常可以和平收場,
但小孩動作很快,有時我還來不及預告,金牌手中的玩具又瞬間消失。

"哇哇哇哇哇~~~~~"
當然換來即時的哇哇大哭。
"不可以亂發脾氣!用說的就好了!再有聲音媽媽要處罰了。"

被處罰過一次,金牌很快就安靜了,
雖然還是數度的情緒失控,但都能趕在被媽媽處罰之前回復理智。
媽媽當然也沒有遺漏任何一次哭泣,每次哭泣完都不停對他重複那兩個選擇。

那晚,在我們離開親戚家之前,
金牌有三次玩具被搶走時,都回頭看著我,忍住沒有哭出來,
我立刻衝上前去給他擁抱,告訴他他表現得多好,並且找其他的玩具給他。
回程的車上,我跟金牌爸也不停的告訴他,他今晚進步多少,我們是多麼的以他為傲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又某天。

主日結束後,媽媽邊吃午餐邊跟好友聊天,
金牌拿著心愛的球跟叔叔阿姨們在旁邊玩丟丟樂,
一個不小心,球丟到媽媽的碗,飯就打翻了。

台灣人有一種不講道理只用恐嚇的奇怪習慣,
遇到這種狀況不會就事論事的處理清楚,反而會說出:
"ㄏㄡ/~~~~~糟糕了,你完蛋了!"這種話。

有的小孩聽了可能沒反應,
但媽媽一看金牌的表情就知道完蛋了,金牌惱羞成怒,
哇啦啦啦啦啦的又表演瘋子情緒失控篇。

媽媽立刻蹲到他的身邊,告訴他媽媽知道他不是故意的,媽媽一點都沒有責怪他,
但瘋子是不聽人講話的,繼續尖叫。

以往會耐著性子一直講,但現在目標改成要他停止用這種方式表達情緒,
所以:
"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,但是你不能這樣一直尖叫,這是不對的。"
"停下來,聽媽媽說話,不然我就要打你手心了。"
"1~2............."
"媽媽不要打手心!嗚嗚嗚嗚嗚~~~~~"
"媽媽不打手心,但你要停下來,沒有聲音。"
"嗚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嘴巴闔上)。"


我將金牌抱到腿上,告訴他我一點都沒有責怪他的意思,
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,媽媽自己也不應該坐在那邊吃飯:

"下次不要再這樣尖叫,這是不對的,知道嗎?"
"知道了。"
"媽媽告訴過你好多次,你都沒有記起來,跟媽媽說對不起。"
"媽媽對不起。"
"好。媽媽原諒你了,媽媽愛你,去玩吧~"


金牌從我腿上溜下來,重新撿起他的球,
回過頭,對剛才看到瘋子表演的觀眾露出招牌的呆笑,觀眾看傻了眼。

我們因著這樣的表現,
再度贏得好乖好懂事好可愛的稱讚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

這樣的處理方式會有什麼反效果?
我還在觀察。

但從執行開始到這幾天,
金牌明顯的比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他失控的次數變少了,
失控之後不用再花很長的時間,只要1.2分鐘就可以安靜下來,
被處罰的次數幾乎沒有(太精,他知道我最後一關是123,每次數到1他就會聽話)。

現在在公眾場合失控,我們終於能快速的讓他冷靜下來,
不會再像以往,歹戲拖棚的弄得爸媽無助又糗大的想找個地洞躲起來。

這幾天,
有時金牌哭泣之後,我會看到他自個兒在那邊不停深呼吸,調整氣息,
好像很努力在控制自己失控的情緒,讓自己恢復平穩,
那努力的模樣,讓媽媽數度在內心替他喝采!

********************

最後聊一下打手心。

老公的主任知道我們開始打手心之後,建議我們打大腿比較好,
因為手細又小,大腿肉多,如果力道不小心沒控制好,比較不怕意外打傷。

我雖然覺得他講得有道理,
但我個人認為打手心只是一種警示作用,那動作是很小的,
打大腿就不一樣了,感覺起來是很正式要修理小孩的模樣,
我........我...........我還沒打算要正式修理金牌。

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啦~
怕打傷手心也是有道理,所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,讓大家自己去衡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