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錄自【親子共成長】遠流出版

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,
禮拜六、禮拜天,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,順便買些東西,逛逛書店。

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:
「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,你們想不想去?」
「想去!」

我說:「去的時候,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,
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,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,
那麼你最好不要去,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。」

他們說:「我們要跟你一起去。」

「好極了,那就必須講好,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,一共只有這些錢,不能超支,
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、穿的、用的和文具,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,對不對?」

「對!」

「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。」

「對!」

我又說:「如果有剩錢,一定會去買玩具,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,不會疏忽玩具的。
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,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,這樣贊不贊成?」

他們齊聲說:「贊成!」
第二天就高高興興、浩浩蕩蕩的出發了。

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:
「如果想省一點、多留一錢買玩具,我們就不搭計程車,坐公車去。」
孩子想一想說:「坐公車、坐公車。」
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。

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、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,
到了百貨公司,東西都買好了,就一起到玩具部去。
快到玩具部之前,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,
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,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,
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,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。

他們就問:「老爸,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?」
我就說:「你看看,就這麼多。」
這樣一來,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。

一進去,他們看完後說:「老爸,我要買搖控汽車,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。」
我問:「好啊,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?」
「不夠。」
「那怎麼辦?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?」
「好。」
「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,看個過癮再回家。
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,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,
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,才有辦法買,這樣好不好?」
他說:「好!」
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。

看完後再問他們:「買不買?」
他們說:「不買。」
我覺得不好意思,就說:
「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,我們買一隻好不好?」
他們說:「好吧,也好。」
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。

到了百貨公司門口,
我說:「你們表現得太好了,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。」
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,高高興興、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。

「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?還是坐公車好?」
他們說:
「坐公車好。老爸,這個錢要省下來,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!」

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、如何節省,
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習慣 ─ 延緩報償的習慣,不會非要不可。

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,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,
台灣話叫「破格」,是很不好的。
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,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,
他就學會負責,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。

隔了一段時間,孩子都長大了,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。

有次我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,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,
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。

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:「上個禮拜才買,這個禮拜又要買。」
儼然在告訴大家,我的孩子不講理,
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,不是不買給他。

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,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?
不買就是不買,要講清楚,
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,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,她就拖著他走,
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,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、好清脆的耳光,
孩子哇的哭了起來,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。

我看到那一幕,感覺到很多父母,不了解怎麼帶孩子,
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,
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,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。

******

教育真的很需要智慧,
也因為這樣,好的教育,影響就非常大。

教會的週報刊登了協會的見證(下篇再po),
為了照顧弱勢的小孩,於暑假期間對他們無條件進行課輔,
開學後,裡面幾個孩子的表現得到學校的肯定。

我好感動,
好的教育,正向的力量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g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